文化文艺
文化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艺
  • 昭君文化内涵管窥
  • 来源:   责任编辑:xsxc   发布时间:2017-10-13
  •             昭君文化内涵管窥
                                                  ——对昭君定位“长江女儿”的思考
                               吴绪纲
       
        
    在2011中国·达拉特旗昭君文化高层论坛上,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郝存柱会长在总结昭君文化研究与发展工作时,曾介绍说:昭君文化研究正逐步走向世界,2004年联合国相关负责人曾用“长江女儿、友好使者、伟大母亲”对昭君形象予以定位。当时,我为自己生在昭君故里而倍感自豪,同时也引发一些思考。我想,这一评判无疑是从三个侧面对王昭君这一伟大历史人物作出的中肯而崇高的评价,而其中“长江女儿”一说,绝非仅就地域而言,必然有其深刻的文化内蕴。下面我便仅就长江文化对昭君的影响谈一点想法,希望对我们更加深刻、立体地感知王昭君这位历史巨人提供一点帮助。
        一、长江文化是培育大美昭君的皇天后土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是具有认同性和归趋性的一种文化体系,是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含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相对长江而言,兴山位于上游与中游的交接处,西陵峡北侧,属于大巴山余脉。就文化影响而言,兴山主要受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影响。据考古资料记载:巴蜀文化早在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不相上下,西汉时期在词赋、律历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司马相如、扬雄等重要代表人物;两湖文化的历史更为悠久,夏商时期即进入文明时代,春秋战国之际达到鼎盛,铜器登峰造极也促进了铁器生产与推广,其它如丝织、刺绣和城市建设等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笔者认为:正是长江文化的认同性和归趋性的深远影响,才使得王昭君在被选入宫和请行出塞后对黄河文化乃至草原文化的接纳、认同和包容。正是鉴于她积极融合各种文化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大力推动,才使汉匈两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形成了融合。我们从如今内蒙招待贵宾沿用奶茶的传说便可见一斑,再从有关典籍记载昭君引导蒙古人民学习农耕技术、针黹技能、刺绣技艺,以及她的子女们在她死后仍秉承她的意志促进汉匈和平、免除兵燹的记载,都可以深深地感触到长江文化对昭君一生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精神文化层面,长江文化区哲学行于前,文学殿于后,从老子到屈子,智慧之星一个接一个不断升起。兴山有不少地名就与孔子有关:从高岚河上游往下,有孔子河、孔子峡,还有古夫镇的夫子岩等等。有专家称,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我想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孔子周游列国时留下的足迹吧。此外我们从人们口口相传的礼节、故事中也能深深感受到兴山这一带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老者同桌吃饭,先放碗请老人慢用时,会听到“你落箸儿”的回复;老者先离席时,还会听到“少陪”之类的话。与一些老人交流时,时常会听到:请问你贵姓?回答免贵姓啥后,又会有“敢问你金字是……?”童年时期,长辈们曾教过我“说令”,即在亲友新婚大吉闹房或者拜年时,说个四言八句送上祝福,说得好还能得到赏赐。如:“一对杉树尖搭尖,一对喜鹊在天边,喜鹊唱的红花果,凤凰唱的果团圆,恭喜新婚万万年”!此外还有“卧冰求鱼救父”、“朱氏割肝救公婆”等好多具有教化意义的民间故事。这不胜枚举的文化现象无疑都是长江流域多种文化融合、演进的历史积淀。
        笔者认为,正是长江流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兴山虽属江北但紧靠长江这一山灵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共同造就了王昭君的多才多艺和国色天香。俗话说,花美在外表,人美在心灵。从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得的数以万计有关昭君的记载和诗文,已充分证明昭君不仅有“沉鱼落雁”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精通音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能歌善舞,尤精于琵琶;并且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因此可以说,昭君之美是其内在与外在高度统一的大美!是长江流域的物华天宝和独一无二的文化沃土蕴育了举世无双的完美昭君!
        二、屈原精神对昭君惊天壮举的引领作用
        屈原是长江文化区走出来的文化巨匠,曾被列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约比昭君早出生300年。两人虽在时空上隔了三个世纪,但令人称奇的是出生地同属大巴山余脉——林家山。按如今的行政区划,屈原出生地在秭归县屈原镇乐坪里,昭君在兴山县昭君镇的宝坪,虽不属于一个县,但相距不足20公里
    。正因为两地距离特别近,屈原对昭君的深刻影响便不言而喻。
    屈原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因其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为实现楚国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其政见与楚国贵族利益产生了尖锐矛盾,遭到达官的嫉妒和小人的诬陷,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直到最后秦军攻破郢都,悲愤难捱的屈原才自沉汩罗江,怀揣宏伟的政治抱负身殉被灭的楚国。
        屈原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当时的楚国人民,尤其是故乡的人民。这从至今犹存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可体味到。再看昭君被选入宫后,明知别人都想方设法接近皇上,以求临幸后获得至尊的荣耀和地位,而她就是不为所动,不愿去贿赂画师毛延寿,结果被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打入冷宫幽居三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要是换作别人遭此打击,也许郁郁寡欢甚至一蹶不振直到老死宫中;而她却“自叹人生皆有定”,韬光养晦,以不变应万变。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屈原给了她巨大的精神支撑!此外在漫长的出塞征程中,尽管她“离宫绝旷,身体摧藏”,甚至病倒,都没能阻挡住她的脚步,她义无反顾,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到了匈奴,做了“宁胡阏氏”;特别是呼韩邪单于病逝后,她又以超乎常人的大无畏精神克服大汉伦理道德等多重心理障碍,毅然“从胡俗”嫁给单于的长子为妻,继续完成她和番的历史重任。这种为国家、民族安宁与和平舍弃小我的大义之举,与屈原风骨何异?无疑是屈原精神的发扬光大!
        三、神农传说对昭君博大胸襟的重要影响
        据传说,神农也应是对长江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神农系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三皇五帝中的炎帝。有三个版本的传说,其中之一是:上古时候,五谷、杂草和药物都长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粮食可以吃,哪是药草可以治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但飞禽越打越少,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只好饿着肚子;生疮害病也无医无药。神农冥思苦想三天三夜,决定遍尝百草。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走向西北大山。他们历经艰难险阻,走到一座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的大山脚下。神农吩咐臣民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架子上山,据说现在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的神农。上山后,他白天领着臣民尝百草,晚上生起篝火,就着火光详细记载那些花草的习性,注明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他尝完一山又一山,踏遍了山山岭岭;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种植;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就写成了《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百姓治病。等他们准备下山时,发现原来搭架用的木材,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已长成茫茫林海。老百姓为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就把这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神农架与兴山接壤,秀美的香溪河就发源于此,因此可以说兴山人本就是炎帝子民的后裔。神农虽身居皇位,一心想着老百姓,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口遍尝百草,为臣民及子孙后代寻求五谷,彻底解决吃饭的问题;甄别药草并辨明药性,著书立说彻底解决老百姓生病就医的问题。这一切不仅赢得人民景仰,也为后世树立了永垂史册的光辉典范。青年昭君造福乡邻的种种传说,诸如“楠木井”、“桃花瓣鱼”等毫无疑问是受到了神农普济苍生的重大影响;而出道后自愿请行出塞和亲,以促进边塞和平、免除兵燹杀戮,造福汉匈两族人民为己任的无疆大爱,则更能体现出神农意志在昭君身上的传承与发展;到后来引导匈奴人民学习农耕技术、针黹技艺等,更为提高匈奴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切,都折射出神农对昭君博大胸襟的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长江文化的沃土不仅培育出绝代佳人王昭君,更为她日后创建光秉千秋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昭君真不愧为“长江女儿”!如今我们研究昭君文化,弘扬昭君精神,则更应注重发掘长江文化的深刻内蕴,以长江文化不朽的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锤炼我们的意志,拓展我们的境界;为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升华心理愿景,提高综合素质,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我想这才是我们研究昭君文化,弘扬昭君精神最根本的现实意义!